top of page
  • 作家相片站長 Ken

量先價而行,何謂量價關係?

已更新:2020年6月30日

原圖文版權及網址

https://histock.tw/blog/histock1688/148


俗話說,新手看價,老手看量。

以下為市場常見的量價關係:


1.價漲量增:指的是股價在上漲的過程當中,成交量不斷的放大。

一般當股價上揚的時候,之前買進者都已開始賺錢,而從過去的投資經驗看來,

這些人的獲利會刺激另一批空手者跟進;隨著股價的上漲,獲利了結的人也愈多,

賣壓也自然跟著增加,想賣的人多,自然也要有人接手才行。 這批接手的人當然是看好後市的人,於是成交量大的含意便在於高價賣出的人多之外,

勇於買進的人也不少,而這批新買進者追價的意願便主宰著後市的走法(一般稱為「換手」)。 一般我們如何得知「價漲量增」時,背後買方是否真的具有追價或是穩定軍心的實力?

稍有經驗的投資人會從融資餘額的變化三大法人的進出情形,

加上特殊主力券商的買賣量來判定這種「價漲」時的成交量擴增來源為何。 在盤中,必須緊盯著成交量是屬於內盤成交或外盤成交。外盤成交代表的是買進者比較急,有一鼓作氣敲進的意味,屬於追價意願很強的一種,他不願意掛低價買進單,排隊等成交;相反的,若是股價高掛漲停鎖死的時候,出現巨量成交,其後含意便要從賣出者的心態出發了,因為一般人絕不會有如此龐大數量的股票,而一下子增加的成交量,其賣方來源就不外乎是最能撼動人心的公司派主力或是三大法人。當這些具有影響力的持股者大出股票,造成大成交量時,這種價漲量增的後勢便不會太樂觀了。 2.價跌量增:

當一檔股票在上漲時,總有一批投資人不願意追價,非得等到股價回跌了,想以比較低的價位去承接,於是買方會認為買到便宜貨


但賣出時便不是這麼想,股價已經在下跌了,他卻仍要追殺股票,致成交量擴增,

這種強烈的賣出意願,甚至不惜代價的賣壓,將主導未來股價的發展。 在股價下跌初期,量能初增加的追殺過程是這樣的:丙種資金(融資)或短線進出之主力,發現盤勢發展不樂觀,於是趕快認賠殺出,消息反應較慢的散戶群初期甚至還進場承接,直到得到訊息再殺出時已有點晚,而以融資買進者更是撐到最後才賣出,尤其是當融資餘額很高的個股,股價下跌到一定程度後,即將面臨追繳壓力者,便會再度殺出,形成後段所謂的「多殺多」。 價跌量增,一般來說並不是好事


因為新增的量不斷處於虧損,一進場搶短又被套牢的行情,

還是很容易造成連續下跌,除非已跌深一段時日,

否則仍避免搶進為宜。


3.價漲量縮:這代表了股價不斷創新高,卻沒有什麼重量級的人士買在高點,

而大家的成本都低的前提下,自然要注意接下來的成交變化,若持續無法放量,則漲勢仍可持續;但若出現大成交量就要特別小心了,因為人在獲得非勞力得來的利潤時,會變得不理性,一有風吹草動,就會引發殺盤。所以在價漲量縮的格局裡,享受股價上漲的樂趣之餘,要隨時保持對「成交量」的高度警戒。

4.價跌量縮:股價雖仍在下跌,但是成交量也隨之減少,代表買股票的人已不如從前的多了,

在股價不是因跌停關門而量縮的情形下,群眾心理上雖認定這個價位是合理的,但還不到大幅買進的時候。


由於認定其尚未超跌的人(空手者)與認為股價賣不賣都一樣的(持股者)互相牽制,誰也不願意踏出第一步,於是成交量自然減退,直到有一天價格真正跌到原先空手者認定的超跌價位出現而奮力進場,形成大成交量出現時這種牽制被破壞之後,就會有不同的股價方向出現。


在下跌過程中,量能萎縮,直到一天,在成交量圖中,成一個積蓄的能量的「量能槽」之後,價跌量縮的過程才畫上句點。所以在價跌量縮的時候,投資人該做的事項就是耐心等待,仔細觀察,隨時注意何時量縮到極限後(底部出現),量能重新出發,此時再進場作多,應有獲利的機會(圖一)。


以下為幾個簡單的量價型態:


A量增價漲、量縮下跌,股價隨著趨勢走

1.一般型(圖二):上漲持續量增直到A點量失控(超大量)。

2.複雜型(圖三):A點量縮B點放量突破頸線,為股價上漲的訊號。


B多頭反轉型(轉空):量與價背離量縮價漲

1.一般型(圖四):量價連續背離。

2.複雜型(圖五):股價高檔震盪,破線出大量後量縮,反轉點在A點。


C空頭反轉(轉多):量與價背離量增價跌

1.一般型(圖六) :築底出量,A點與B點是技術面之一二三法則(N型)

2.複雜型(圖七):急跌出量,但在最後最低點量放至最大則出現反轉。若配合「缺口」有機會出現V型態反轉

384 次查看0 則留言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bottom of page